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唐代的诗歌史上,刘禹锡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出了一位给歌声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下面一起来欣赏这首爱情诗吧!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古代的一种诗词体裁,是由古代巴蜀一带的民歌演变而来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把这种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使之传颂千年。上面刘禹锡的竹枝词借天气现象而喻“情”,生动而有趣,全文可翻译为:“江边杨柳树,枝叶青青,江中的流水平缓的流动着。一叶扁舟在江中行驶,岸上的少女忽然听见船上的男子在对她唱歌。从男子的歌声来看,对方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是却似有些情意,正如忽晴忽雨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诵。因为它语带双关地用“晴”来暗喻“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暗射的又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谐声统一在一起,如此贴切自然,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悦。这样的谐声借喻,早在南朝民歌中出现,它不是只能在纸上舞文弄墨的人所能想象,而是只有善于通过歌唱来抒情表意的饿劳动人民才能够有的巧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本文由 古诗词大全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