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那么,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
1、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颁发,草拟皇帝诏令,可简记为“中理”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可简记为“门审”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可简记为“尚行”
2、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掌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人事部。
兵部:掌军令、军政、征兵、官兵的军籍及兵籍、武官的任免、选用、考核、赏罚,驿站、装备、军械、仪仗、疆域测绘、马政。
礼部: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封,全国的佛、道教事务,以及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等。
刑部:掌刑法、囚徒、复审、缉捕等事,相当于现在的高院、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几个部门的综合职能。
户部:掌管全国的户口、财政收支及预算、田土地册、铸造货币、税收等。
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建设、屯田水利、山林捕猎、军器制造、杂项产品的制造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三省六部制加大了中央集权,使至高的皇权产生专制,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同时加大皇帝的工作难度,导致后来的太监干政,六部过于分工会降低工作效率。
本文由 中国历史朝代表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