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在线工具
输入中草药名称,例如 冬虫夏草 点查询即可

酒 中药酒 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酒

【出处】《别录》

【拼音名】Jiǔ

【来源】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化学成份】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等条件之不同,酒的名色极多,其成分亦差异甚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例如高梁洒、烧酒)与非蒸馏酒(例如绍兴酒、葡萄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又含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糖类常不存在,或只存少量。

高梁酒(东北产)的总酸中,68.22%为乙酸,28.68%为丁酸,0.58%为甲酸;酯类中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另有微量的缬草酸、己酸、辛酸、壬酸、癸酸及月桂酸等酸的酯类;又含少量戊醇(最多)、丁醇、丙醇。

绍兴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等。在酸类中有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另外尚有酯类,醛类、矿物质等。

葡萄酒除含水分、乙醇(普通赤葡萄酒含8%左右,白葡萄酒含7%左右)外,又含酸类、甘油、转化糖、葡萄糖、糊精、树胶、无机盐等。在酸类中。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不挥发酸有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鞣酸、乳酸。乳酸不易挥发,但可随水汽而挥发。又赤葡萄酒的色素有红色的锦葵花素-3-葡萄糖甙及其甙元锦葵花素,其他色素尚有槲皮素的糖甙等。

【药理作用】

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酒为含乙醇的饮料。乙醇对中枢的作用基本上与麻醉药相似,但由于它引起的兴奋期太长,大量则导致延脑麻痹而安全度不够,因而不能作为麻醉药。乙醇之兴奋并非真兴奋,乃大脑抑制功能减弱之结果。此时饮者丧失了其由教育和经验而来之谦虚和自制,同时其辨别力、记忆力、集中力及理解力亦减弱或消失;视力(中枢性)也常出现障碍。

②循环系统

中等量乙醇可扩张皮肤血管,故常致皮肤发红而有温暖感。但如恃为御寒药,实属不当。因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鸡皮疙瘩)为一种保护性反射;饮酒后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皮肤血管扩张而使大量的热量损失,更增加冻死的危险性。中等量对心脏功能并无明显影响。大量则可麻痹延脑中枢而导致循环虚脱。慢性酒精中毒之心血管障碍,有人认为与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有关。

③消化系统

饮乙醇含量较低之酒类(10%上下),可增加胃液分泌,胃酸分泌也增加,故溃疡病患者应禁酒类。小量低浓度的乙醇尚能增加胃的吸收机能。更高浓度(20%以上)乙醇内服则抑制胃液分泌,减弱胃蛋白酶活性。40%以上则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喜饮烈性酒者多患慢性胃炎。乙醇内服时所见的恶心、呕吐,主要是由其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乙醛刺激了呕吐中枢所引起。

④局部作用

乙醇局部涂擦于皮肤,可加速热的挥发,故有冷感,可用于高热病人。高浓度乙醇能使细胞原浆脱水并发生沉淀,故有收敛及刺激作用。其杀菌作用以70%者作用最强,低于60%或高于80%者功效皆较低。

⑤体内过程

乙醇在胃肠道中吸收迅速,一般约有20%在胃中吸收,其余在小肠中吸收。空胃时吸收最多,CO2可促进其吸收。乙醇浓度较低之酒类,易于吸收,高浓度者吸收反较缓慢。进入体内之乙醇约有90~98%被完全氧化,放出高达7.1千卡/克的能量(介子脂肪与碳水化物之间),可为机体所利用。成人一般1小时可氧化乙醇9~15毫升(约10毫升),曾有报告1天内最多氧化380毫升者。此氧化速度常较恒定,不受血中浓度高低之影响。大量饮酒,超过此速度,即蓄积而造成中毒。未被氧化的2~10%乙醇,主要通过肾、肺排出。其他如汗、泪、胆汁、唾液也有微量排出。

【毒性】①急性中毒:轻者不过兴奋及呕吐,不需特殊治疗。重者陷入昏睡状态,应洗胃或注射咖啡因,也可用麻黄碱、苯丙胺等,并注意保温。②慢性中毒:嗜酒成癖者对乙醇产生耐受性,饮量渐大,但有一定限度,一般只超过正常3~4倍,这是和吗啡不能比拟的。耐受性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性降低之故。戒除时一般不产生戒断现象。共症状除精神方面之震颤性谵妄、智力减退等外,并可见慢性胃炎,肝、心、肾等变性,肝硬变、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等发病率也较高。凡有酒癖者,时常以酒为其主要的能量来源,非常不注意饮食,结果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硫胺和烟酸,这都是促成精神上及器官上产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性味】

甘苦辛,温,有毒。

①《别录》:"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②《本经逢原》:"新者有毒,陈者无毒。"

【归经】

入心、肝、肺、胃经。

①《本草经解》:"入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①《别录》:"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

②孟诜:"远脉,养脾气,扶肝。"

③《本草拾遗》:"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及下气。"

⑤《饮膳正要》:"阿刺吉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

⑥《品汇精要》:"解一切蔬菜毒。"

⑦《纲目》:"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

⑧《医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

【用法用量】内服: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外用:淋洗、漱口或摩擦。

【注意】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黄帝云,暴下后饮酒者,膈上变为伏热;食生菜饮酒,莫炙腹,令人肠结。扁鹊云,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

②孙思邈:"空腹饮酒醉必患呕逆。"

③孟诜:"久饮,软筋骨,醉卧当风,则成癜风。"

④《本草拾遗》:"米酒不可合乳饮之,令人气结。凡酒忌诸甜物。"

⑤《纲目》:"畏枳椇、葛花、赤豆花、绿豆粉者,寒胜热也。""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

【附方】

①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

②治冷气心痛:烧酒入飞盐饮。(《纲目》)

③治阴毒腹痛:烧酒温饮。(《纲目》)

④霍乱转筋而肢冷者:烧酒摩搨患处。(《随息居饮食谱》)

⑤治寒湿泄泻,小便清者:头烧酒饮之。(《纲目》)

⑥治寒痰咳嗽:烧酒四两,猪脂、蜜、香油、茶末各四两。同浸酒内,煮成一处。每日挑食,以茶下之。(《纲目》)

⑦治风虫牙痛: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纲目》)

⑧治耳聋:酒三升,碎牡荆子二升。浸七日,去滓,任性服尽。(《千金方》)

⑨治耳中有辕,如枣棱大,痛不可动者: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时。(《怪证奇方》)

⑩治蛇咬疮: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易。(《广利方》)

⑾治妇人遍身风疮作痒;蜂蜜少许,和酒服之。(《奇效良方》)

【各家论述】

①《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②陶弘景:"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③《汤液本草》:"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

④王好古:"酒,古人惟以麦造曲酿黍,已为辛热有毒,况今之酝者加以乌头、巴豆、姜、桂之类大毒大热之药,以增其气味,益加辛热之余烈,岂不伤冲和,损精神,涸荣卫,竭天癸,天人寿耶。"

⑤《本草衍义补遗》:"酒,《本草》止言其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大醉后振寒战栗者可见矣。又酒性善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金体火燥,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得热,必大伤耗,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疼痒,或鼻齄,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病深,或消渴,或内疸,为肺痿,为内痔,为鼓胀,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癫痫,为难明之病,倘非具眼,未易处治,可不谨乎。"

⑥汪颖《食物本草》:"酒,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既饱,睡而就枕,热壅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以致病者多矣。"

⑦《纲目》:"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寐。若夫沉缅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陨命,其害可胜言哉。""烧酒纯阳,毒物也,面有细花者为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北人四时饮之,南人止暑月饮之。其味辛甘,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辛先入肺,和水饮之,则抑使下行,通调水道,而小便长白。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若夫暑月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肿消亦散,此乃从治之方焉。过饮不节,杀人顷刻。按刘克用《病机赋》云,有人病赤目,以烧酒入盐饮之,而痛止肿消,盖烧酒性走,引盐通行经络,使郁结开而邪热散,此亦反治劫剂也。"

⑧《本草求真》:"酒性种类甚多,然总由水谷之精,熟谷之液,酝酿而成,故其味有甘有辛,有苦有淡,而性皆主热。烧酒则散寒结,然燥金涸血,败胃伤胆。水酒借曲酿酝,其性则热,酒借水成,其质则寒,少饮未至有损,多饮自必见害。如阴虚酷好,其脏本热,加以酒热内助,其热益增,不致逼血妄出不止。阳虚酷好,其脏本寒,加以酒寒内入,其害益甚,不致饱胀吞酸吐泻不止。糟罨跌伤,行瘀止痛,亦驱蛇毒,及盫冻疮。醇而无灰,陈久者良。"

⑨《本经疏证》:"世之于酒,不谓其引药性上行,即谓其引药性入血;不曰性热而驱寒,即日性速能行气。然《别录》主治,不曰引药性,助药力,而曰行药势,岂不以是药本治是病,特其机势不张,借此以行之耶?不曰解散邪毒,而曰杀百邪恶毒气,岂不以邪与毒之燥烈者受解散而不受杀,惟沉痼及积冷,非解散所能治者,必以此劫而行之耶?请以仲景之用酒言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凡水酒合煮之汤三:炙甘草汤用酒七升,水八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美汤,酒水各六升;芎归胶艾汤,酒三升,水五升。即此可见补阴剂中,以此通药性之迟滞;散寒剂中以此破伏寒之凝结,而用之复有轻重之差矣。凡以下丸者五,下散者六:薯蓣丸、肾气丸、天雄散,是借以行补药之滞;九痛丸、赤丸、侯氏黑散,是借以通邪气之结;大黄蟅虫丸、土瓜根散,是借以逐隧道之涩;当归芍药散、当归散、白术散,是借以和血脉之壅矣。凡以洗药者三,则为抵当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之大黄,是驶者复益之以驶,欲其过而不留,去病而不伤正耳。而去邪者,复有防己地黄汤之防己、防风、桂枝、甘草,渍四物,绞取其汁,合地黄汁服之,不取其助补剂之行,反取其增散药之烈,是欲其合散药,随补药以驱邪,仍不伤正也,红蓝花酒之但渍一味,寓驱风于行血之中,即行血于驱风之内,是欲其血和风自灭也。其用意微而情最曲屈者,莫如鳖甲。煎丸之煎鳖甲为胶,合诸药成丸,下瘀血汤之煮丸而服,一则用于最先,一则用于极后,是则破癥坚邪气者,欲其自内而外,去癥瘕积血者,欲其自上而下,故其所取,有在药内,有在药外之别也。能深研平此,可以知行药势之说矣。白酒,酒之新篘者也,其色白,其味甘辛,其气轻扬,故为用在上焦之肺,而治胸痹。"

⑩《随息居饮食谱》:"烧酒,性烈火热,遇火即燃。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阴虚火体,切勿沾唇;孕妇饮之,能消胎气。汾州造者最胜。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风寒入脑,久患头疼,及饮停寒积,脘腹久疼,或寒湿久痹,四肢酸痛,诸药不效者,以滴花烧酒频摩患处自愈。若三伏时将酒晒热,搨患处,效更捷。素患冻瘃者,亦于三伏时晒酒涂患处,至冬不作矣。"

【临床应用】治疗产后单纯性腹泻:取黄酒0.5斤,煮沸后加红糖4两,继续煮2~3分钟,待凉,顿服或两次分服(间隔3~4小时)。共治14例。痊愈10例,停药后自愈1例,症状减轻2例,效果不明1例。有的服药3天内痊愈。治程中仅1例诉轻度头晕,余均正常。

【摘录】《*辞典》

酒《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1.孟诜:酒味苦,主百邪毒,行百药。中恶ZHU忤,热暖姜酒一碗服,即止。以大豆一升,熬令汁出,簸去灰尘,投二升酒中,朝朝服之,甚去一切风;妇人产后诸风,亦可服之。又熬鸡尿如豆淋酒法作,名曰紫酒,卒不语口偏者,服之甚效。

2.《随息居饮食谱》:解烧酒毒,莱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椇子煎浓汤灌。

【拼音名】Jiǔ

【英文名】Wine

【来源】

药材基源:为高梁、大麦、米、甘薯、玉米、葡萄等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饮料。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ne

【化学成份】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条件之不同,酒的名色极多,其成分亦差异甚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例如高梁酒、烧酒)与非蒸馏酒(例如绍兴酒、葡萄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ethanol)。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又含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糖类常不存在,或只存少量。

高梁酒(东北产)的总酸中,68.22%为乙酸(aceticacid),28.68%为丁酸(butyricacid),O.58%为甲酸(formicacid);酯类中有乙酸乙酯(ethylacetate),丁酸乙酯(ethylbutyrate),乙酸戊酯(amylacetate),丁酸戊酯(amylbutyrate),另有微量的缬草酸(valericacid),己酸(caproicacid),辛酸(caprylieacid),壬酸(pelargonicacid),癸酸(capricacid)及月桂酸(lauricacid)等酸的酯类;又含少量戊醇(valericacid),丁醇(butanol),丙醇(propanol)。

绍兴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glucose),糊精(英亩),甘油(glycerol),酸类,含氮物质等。在酸类中有乙酸、乳酸(lacticacid),氨基酸(amino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等。另外尚有酯类、醛类、矿物质等。

葡萄酒除含水分、乙醇外,又含酸类、甘油、转化糖、葡萄糖、糊精、树胶、无机盐等,在酸类中,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不挥发酸有酒石酸(tartaricacid)、苹果酸(malicacid)、琥珀酸、鞣酸(digallicacid)、乳酸。红葡萄酒的色素有红色的锦葵花素-3-葡萄糖甙(oenin)及其甙元锦葵花素(malvdin),其他色素尚有槲皮素的糖甙等。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酒为合乙醇的饮料。己醇对中枢的作用基本上与麻醇药相似,但由于它引起的兴奋期太长,大量则导致延脑麻痹而安全度不够,因而不能作为麻醉药。乙醇之兴奋并非真兴奋,乃大脑抑制功能减弱之结果。此时饮者丧失了其由教育和经验而来之谦虚和自制,同时其辨别力、记忆力、集中力及理解力亦减弱或消失:视力(中枢性)也常出观障碍。

2.循环系统:中等量乙醇可扩张皮肤血管,故常致皮肚发红而有温暖感。但如恃为御寒药,实属不当。因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鸡皮疙瘩)为一种保护性反射;饮酒后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皮肤血管扩张而使大量的热量损失,更增加冻死的危险性。中等量对心脏功能并无阴显影响。大量则可麻痹延脑中枢而导致循环虚脱。慢性酒精中毒之心血管障碍,有人认为与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有关。

3.消化系统:饮乙醇含量较低之酒类(10%上下),可增加胃液分泌,胃酸分泌也增加,故溃疡病患者应禁酒类。小量低浓度的乙醇尚能增加胃的吸收机能。更高浓度(20%以上)乙醇内服则抑制胃液分泌,减弱胃蛋白酶活性。40%以上则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喜饮烈性酒者多患慢性胃炎乙醇内服时所见的恶心、呕吐,主要是由其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乙醛刺激了呕吐中枢所引起。

4.局部作用:乙醇局部涂擦干皮肤,可加速热的挥发,故有冷感,可用于高热病人。高浓度乙醇能使细胞原浆脱才并发生沉淀,故有收敛及刺激作用。其杀菌作用以70%者作用最强,低于60%或高于80%者功效皆较低。

5.体内过程:乙醇在胃肠适中吸收迅速,一般约有20%在胃中吸收,其余在小肠中吸收。空胃时吸收最多,CO2可促进其吸收。乙醇浓度较低之酒类,易于吸收,高浓度者吸收反较缓馒。进人体内之乙醇约有90-98%被完全氧化,放出高达7.1千卡/g的能量(介千脂肪与碳水化物之间)可为机体所利用。成人一般1小时可氧化乙醇9-15ml(约10ml),曾有报告1天内最多氧化380ml者。此氧化速度常较恒定,不受血中浓度高低之影响。大量饮酒,超过此速度,即蓄积而造成中毒。未被氧化的2-10%乙醇,主要通过肾、肺徘出。其他如汗、泪、胆汁、唾液也有微量毒性。

6.急性中毒:轻者不过兴奋及呕吐,不需特殊治疗。重者陷入昏睡状态,应洗胃或注射咖啡因,也可用麻黄碱、苯丙胺等,并注意保温。

7.慢性中毒:嗜酒成癖者对乙醇产生耐受性,饮量渐大,但有一定限度,一般只超过正常3-4倍,这是和吗啡不能比拟的。耐受性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性降低之故。戒除时一般产生戒断现象。

【性味】辛;甘;苦;温;有毒

【归经】心;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通血脉;行药势。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痛;脘腹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温饮;或和药同煎;或浸药。外用:适量,单用或制成酒剂涂搽;或湿敷;或漱口。

【注意】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

1.《千金.食治》:黄帝云,暴下后饮酒者,膈上变为状热;食生菜饮酒,莫灸腹,令人肠结。扁鹊云,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

2.孙思邈:空腹饮酒醉必患呕逆。

3.孟诜:久饮,软筋骨,醉卧当风,则成癜风。

4.《本草拾遗》:米酒不可合乳饮之,令人气结。凡酒忌诸甜物。

5.《纲目》:畏枳、葛花、赤豆花、绿豆粉者,寒胜热也。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

【附方】①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脑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②治冷气心痛:烧酒入飞盐饮。(《纲目》)③治阴毒腹痛:烧酒温饮。(《纲目》)④霍乱转筋而肢冷者:烧酒摩患处。(《随息居饮食谱》)⑤治寒湿泄泻,小便清者:头烧酒饮之。(《纲目》)⑥治寒痰咳嗽:烧酒四两,猪脂、蜜、香油、茶末各四两。同浸酒内,煮成一处。每日挑食,以茶下之。(《纲目》)⑦治风虫牙痛: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纲目》)⑧治耳聋:酒三升,碎牡荆子二升。浸七日,去滓,任性服尽。(《千金方》)⑨治耳中有核,如枣核大,痛不可动者: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时。(《怪证奇方》)⑩治蛇咬疮: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易。(《厂利方》)11.治妇人遍身风疮作痒:蜂蜜少许,和酒服之。(《奇效良方》)

【各家论述】

1.《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员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2.陶弘景: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3.《汤液本草》:酒能行诺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

4.王好古:酒,古人惟以麦造曲酿黍,已为辛热有毒,况今之酝者加以乌头、巴豆、姜、桂之类大毒大热之药,以增其气味,益加辛热之余烈,岂不伤冲和,损精神,涸荣卫,竭天癸,夭人寿耶。

5.《本草衍义补遗》:酒,《本草》止言其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大醉后振寒战栗者可见矣。又酒性善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金体火燥,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得热,必大伤耗,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疼痒,或鼻齄,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病深,或消渴,或内疸,为肺痿,为内痔,为鼓胀,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癫,为难明之病,倘非具眼,未易处治,可不谨乎。

6.汪颖《食物本草》:酒,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既饱,睡而就枕,热壅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惨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以致病者多矣。

7.《纲目》: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观行气,壮神御寒。若夫沉缅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陨命,其害可胜言哉。烧酒纯阳,毒物也,面有细花者为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北入四时饮之,南人止暑月饮之。其味辛甘,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拂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辛先入肺,和水饮之,则抑使下行,通调水道,而小便长白。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若夫暑月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肿消赤散,此乃从治之方焉。过饮不节,杀人顷刻。按刘克用《病机赋》云,有人病赤目,以烧酒人盐饮之,而痛止肿消,盖烧酒性走,引盐通行经络,使郁结开而邪热散,此亦反治劫剂也。

8.《本草求真》:酒性种类甚多,然总由水谷之精,熟谷之液,酝酿而成,故其味有甘有辛,有苦有淡,而性皆主热。烧酒则散寒结,然燥金涸血,败胃伤胆。水酒借面酿酝,其性则热,酒借水成,其质则寒,少饮未至有损,多饮自必见害。如阴虚酷好,其脏本热力口以酒热内助,其热益增,不致逼血妄出不止。阳虚酷好,其脏本寒,加以酒寒内入,其害益甚,不致饱胀吞酸吐泻不止。糟冕跌伤,行瘀止痛,亦驱蛇毒,及冻疮。醇而无灰,陈久者良。

9.《本经疏证》:世之于酒,不谓其引药性上行,即谓其引药性入血;不曰性热而驱寒,即曰性速能行气。然《别录》主治,不曰引药性,助药力,而曰行药势,岂吊以是药本治是病,特其机势不张,借此以行之耶?不曰解散邪毒,而曰杀百邪恶毒气,岂不以邪与毒之燥烈者受解散而不受杀,惟沉痼及积冷,非解散所能治者,必以此劫而行之耶?请以仲景之用酒言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凡水酒台煮之汤三:炙甘草汤用酒七升,水八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酒水各六升;芎归胶艾汤,酒三升,水五升。即此可见补阴剂中,以此通药性之迟滞;散寒剂中以此破伏寒之凝结,而用之复有轻重之差矣。凡以下丸者五,下散者六:薯蓣丸、肾气丸、天雄散,是借以行补药之滞;九痛丸、赤丸、侯氏黑散,是借以通邪气之结;大黄?虫丸、土瓜根散,是借以逐隧道之涩;当归芍药散、当归散、白术散,是借以和血脉之壅矣。凡以洗药者三,则为抵当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之大黄,是驶者复益之以驶,欲其过而不留,去病而不伤正耳。而去邪者,复有防己地黄汤之防己、防风、桂枝、甘草,渍四物,绞取其汁,合地黄汁服之,不取其助补剂之行,反取其增散药之烈,是欲其合散药,随补药以驱邪,仍不伤正也,红蓝花酒之但渍一味,寓驱风干行血之中,即行血于驱风之内,是欲其血和风自灭也。其用意微而情最曲屈者,莫如鳖甲煎丸之煎鳖甲为胶,合诸药成丸,下瘀血汤之煮丸而服,一则用于最先,一则用于极后,是则破?坚邪气者,欲其自内而外,去?瘕积血者,欲其自上而下,故其所取,有在药内,有在药外之别也。能源研乎此,可以知行药势之说矣。白酒,酒之新?者也,其色白,其味甘辛,其气轻扬,故为用在上焦之肺,而治胸痹。

10.《随息居饮食谱》:烧酒,性烈火热,遇火即燃。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阴虚火体,切勿沾唇;孕妇饮之,能消胎气。汾州造者最胜。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风寒入脑,久患头疼,及饮停寒积,脘腹久疼,或寒湿久痹,四肢酸痛,诸药不效者,以滴花烧酒频摩患处自愈。若三伏时将酒晒热,拓患处,效更捷。素患冻者,亦于三伏时晒酒涂患处,至冬不作矣。

【临床应用】治疗产后单纯性腹泻。取黄酒0.5斤,煮沸后加红糖4两,继续煮2-3分钟,待凉,顿服或两次分服(间隔3-4小时)。共治14例,痊愈10例,停药后自愈1例,症状减轻2例,效果不明1例。有的服药3天内痊愈。治程中仅1例诉轻度头晕,余均正常。

【摘录】《中华本草》

中华本草查询中药酒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酒功效:【出处】《别录》【拼音名】Jiǔ【来源】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化学成份】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等条件之不同,酒的名色极多,其成分亦差异甚...
日常生活: 天气预报 菜谱大全 身份证号码查询 手机号码查询 电话号码归属地 汇率换算 银行存款利率 北京时间 大学排名 汽车标志图片大全 快递查询 国家地区查询 升降旗时间 2020年放假安排时间表 常用电话号码 电费计算器 日期计算器 网速测试 姿势图解 区号查询 数字大写转换 今日油价 个税计算器 世界天气预报 莆田系医院 亲戚计算器 台湾邮编查询 银行卡号查询 邮编查询 空气质量 (共33个) 占卜求签: 观音灵签 指纹算命 生男生女预测表 预测吉凶 称骨算命 黄大仙灵签 六十四卦金钱课 诸葛神算 妈祖灵签 关帝灵签 吕祖灵签 车公灵签 王公灵签 月老灵签 文王神卦 灵棋经 二十八星宿算命 佛祖灵签 月老灵签姻缘签 周公灵签 财神爷灵签 姓名缘分测试 (共22个) 民俗文化: 万年历 老黄历 周公解梦 歇后语大全 十二生肖 百家姓 谚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 生日密码 名人名言大全 古兰经 圣经在线阅读 三字经 地母经 佛教辞典 历史上的今天 (共17个) 交通出行: 中国地图 列车时刻表 车辆违章查询 世界时间查询 机场三字码查询 实时路况查询 地铁线路图 北京尾号限行 火车票代售点 交通标志大全 全国各地车牌号查询 (共11个) 学习应用: 计算器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圆周率 繁体字转换 汉字转拼音 在线编码解码 摩尔斯电码 存储换算器 时间换算器 英文名 在线翻译 长度换算器 温度换算器 重量换算器 体积换算器 功率换算器 面积换算器 压力换算器 热量换算器 五笔字根表 区位码查询 汉字笔画查询 偏旁部首查询 郑码编码查询 仓颉编码查询 中文电码查询 四角号码在线查询 在线组词 英文缩写大全 近义词大全 反义词大全 在线输入法 在线排版 (共36个) 休闲娱乐: 谜语大全 笑话大全 脑筋急转弯 竖排古文 火星文转换 人品计算器 QQ价值评估 外星体重 外星年龄 在线弹钢琴 在线拆字 绕口令大全 愚人节 号码吉凶 (共15个) 站长工具: IP地址查询 密码强度检测 时间戳转换 ASCII码对照表 HTML/JS互转 BASE64加密解密 MD5加密解密 进程查询 网站速度测试 域名证书生成器 二维码生成器 颜色代码表 HTML特殊符号 CSS在线解压缩 JS在线解压缩 在线调试HTML代码 密码生成器 (共19个) 身体健康: 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BMI指数 食物营养成分 民间偏方大全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草药大全 中药药方 酒方大全 粥的做法大全 中华本草 中医名词辞典 生星座宝宝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血型遗传规律表 (共15个)